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5 年 02月 20日月刊AA第五十九期
 
2006年新世紀成大學生論壇盛大登場!   
 
與你有約 ∼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向前看齊   
 
僑外組關心您、協助您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心靈捕手信箱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殷切叮嚀 ∼點滴話校安   
 
看見你們的精彩∼風雲榜   
 
回本期簡訊首頁  
     

 

生命有愛∼心靈饗宴
I never knew I had a choice
心理師    葉真秀


“I never knew I had a choice.”


        這是Coreys夫婦所著,協助成年人探索個人成長的一本書。兩位作者在書中的第一章,就用斗大的字體表明:『我們都有選擇』。這是很大的提醒,相信有許多人一直以來都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有選擇來依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式生活,包括我在內。生活中常會有這些情況產生,在某些外在環境、遇到困境,或是對於自己的某些特質、人際關係的不滿或衝突,事情不盡如人意時,我們會覺得是被決定者,覺得無能為力,無法改變。深深的無力感,連帶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會抱怨,也會因而感到憂鬱、憤怒、絕望,甚至自我放棄。但是,Coreys夫婦在書中表示,我們的確無法改變他人或是環境,但是我們並非什麼都不能做,我們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選擇其他的方式。
        J. Martin Kohe曾說過:「人所擁有最寶貴的權力就是選擇的權力」。上天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禮物:自由意志。我們可以自由決定我們想要做的選擇,不管是消極或是積極,自由意志是沒有人可以奪走的。因此,即使我們身在困境,遭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感受到一切都無法改變、無能為力時,我們仍有自由意志來選擇我們的因應方式。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從決定吃什麼、穿什麼衣服到如何處理事情,都是一連串的選擇。在我們表現出我們的行為之前,我們就已經對要表現出何種行為的想法上做出選擇。即使是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選擇。

        Hal Urban博士在他所寫的『我們依靠選擇而活』文章中,曾做過這樣的比喻,不知道自己有選擇權的人,就好像一個人被囚禁起來,而鑰匙就放在他的口袋裡,他卻不會用鑰匙來開門,因為他不知道鑰匙就放在口袋裡。我們常在不順心的困境中抱怨,事情不如我們的意,我們是被迫的,無法合自己的心意來做決定。然而,是否可能是我們自己放棄為自己做選擇的權力與機會呢?當我們只是一味的抱怨,而不願去嘗試解決問題或尋求改變,有沒有可能我們就是將決定權交付在環境或別人手中了?事實上,當我們自己不做選擇時,別人或環境就會來為我們做決定。

        如果不知道我們可以在哪些事上有所選擇,Hal Urban博士曾提供一些他認為在人生經驗中我們可以做的重要抉擇: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成為所期盼成為的那種人。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願意接納與相信的價值觀與信念。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對待他人的方式與態度,相對地,這些方式與態度也將決定他人如何對待我們。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面對困境的態度與因應方式。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
  •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我們面對事情的處事態度。

        不管我們做出何種抉擇,每一個選擇都與自己會擁有何種人生息息相關,而選擇的結果也是我們要自己負責的。你期望擁有何種人生呢?你期待活出何種生命呢?2006年的開春,新學期的開始,送給自己一份禮物--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自由意志與選擇權,把握每一個生命抉擇,努力活出自己所期待的人生吧!

*推薦文章:

  • Hal Urban。我們依靠選擇而活。宇宙光全人關懷網。
  • http://www.cosmiccare.org/spirit/Include/Past/Mind-12.asp
 
淺談自閉症 學輔組資源教室    蘇蔚婧整理

        學期末,每位學生都埋頭準備期末考時,輔導中心資源教室收到了 一位家長的來信:

校長、柯學務長及曹老師: 您好!

        我的孩子就讀成大98級,為一名身心障礙(自閉症)者。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對學校及曹老師的感謝,在我們準備為孩子辦理全學年休學手續,正擔憂如何協助孩子度過復學前的教育時,曹老師的接見及指引,讓我們心情自陰霾的谷底頓時出現了希望,同時擔憂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剛開學時,孩子經常表示他已是大學生了,基於孩子已長大尊重他不想參與的堅持,所以在十月中成大輔導中心資源教室所舉辦家長座談會中,我的孩子缺席了,如此一來,也失去他透過輔導中心來解決心中難題的機會。

        一般而言,除非問題特別嚴重,自閉症孩子缺乏主動向他人尋求安慰或協助,對於大環境變動時,環境應變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加上外出居住不受拘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他一開始適應不良,但相信此次必須辦休學的衝擊對他應該會有正面轉變,況且經由網路MSN 同班同學口述中也得到證實,雖然這種轉變來的有點晚,但也不算太遲。

        提到同班同學的聯繫,這也要感謝學校開學時在家長座談會上特別提到對於孩子關心的方式:「除導師保持聯絡外,同班同學的聯繫也是最直接的」,幸好我們有了學校的提示及同學們的幫忙,使得孩子的事不致於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再次感謝校長、學務長的領導及曹老師 的指導,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雖有挫折但仍有機會踏實地追求與實現他們的夢想。

        在此告別2005年準備迎接2006之際,祝福您:新年及新春愉快、事事如意 !

        家長的擔憂與自閉症學生面臨的問題在信中表露無遺,關於研究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但仍舊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一般學者均承認:自閉症係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所引發的普遍性發展障礙;常伴隨有智障、癲癇、過動、退縮以及情緒等障礙。自閉症出現在第一胎男嬰的機會相當高,就其出現率而言,大約是萬分之二∼萬分之五左右,且男性的出現比例是女性的三∼四倍,國內外學者專家目前仍無法對自閉症的成因或遺傳性質提出任何解釋。

        大體來說,自閉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三項障礙:人際關係發展的困難、溝通方面的障礙、及固執性行為。

        一、人際關係發展的困難: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因此從幼兒時期起,便可能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關係、缺少一般兒童的模仿學習、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時也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造成人際關係發展的困難。

        二、溝通方面的障礙:自閉症在了解他人的口語、肢體語言、或以語言、手勢、表情來表達意思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難度。大約有50%的自閉症兒童沒有溝通性的語言;有語言的自閉症兒童,也常表現出鸚鵡式仿說、代名詞反轉、答非所問、聲調缺乏變化等特徵。部分自閉症患者語言上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其困難是在於難以了解他人話語下的涵義,例如你跟他說:「好呀!你做呀,你做做看你就知道了。」這個意思其實是叫你最好不要去做,但是他很有可能照字面上的意思去「做做看」。這個困難就在於不了解語言的第二層涵義,也無法關注到非語言訊息,所以在溝通上面造成困難。

        三、固執性行為:自閉症兒童常有一些和一般兒童不同的固定習慣或玩法,如出門走一定路線,特殊固定的衣、食、住、行習慣,狹窄而特殊的興趣,玩法單調反覆缺乏變化,環境佈置固定等,如果稍有改變,就不能接受而抗拒、哭鬧。能力好一點的自閉症及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他們的固執行為可能變化比較大,展現對特殊事物的喜好,例如對恐龍或是火車的喜愛。

        由於自閉症的個別差異極大,加以致病的原因始終不明,因此目前並未發展出任何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無法完全獲得治療,但根據其行為特徵,善用其專長,提供環境支援是輔導自閉症學生大方向。台大宋維村醫師在演講中說過:

        「對於獲得診斷的孩子而言,他要活下去,不應該去靠他們殘缺的那個部分,不是靠他的自閉症、過動症這個方面活下去,而是靠他本來就存在,跟這個症狀也沒有直接關係的特長:他的記憶力很好、他的畫畫很好、他的音感很好、音樂很好、寫的東西很好、他認路的技巧很好,他要靠的是這些來存活。」

        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孩子的特長結合他們的固著性、固執性,當然也要用合理的方式降低其不合理的固著行為。在溝通與人際關係上也盡量清晰、完整,使其瞭解環境中的關係,在學校內學輔中心資源教室是學生與學校大環境間的平台,除了固定服務之外,更希望傳達的核心概念是:適應最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長去發展,盡量的去幫忙他,在學生能力與意願中達到與環境的協調與適當的互動,而不一定去期待他一定要跟你我都一樣。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

亞斯伯格症座談會實錄 94年7月2日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