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5 年 04月 20日月刊AA第六十一期
 
「每月一書與名人書香講座」   
 
與你有約 ∼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心靈捕手信箱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殷切叮嚀 ∼點滴話校安   
  看見你們的精彩∼榮譽風雲榜  
 
回本期簡訊首頁  
     
活動印象
國際嘉年華∼僑外生Show給你看! 【Part I】

認識深度台灣系列—3/11美濃古蹟參觀迴響

79位孟加拉、印度、蒙古、泰國、巴拿馬、馬來西亞、緬甸、印尼、港澳僑外生報名參加,經由解說了解美濃客家生活,如:敬字亭、藍衫、東門樓、紙傘及開基伯公對客家人意義,參觀客家祖厝內部了解祖制禮儀,客家文物館了解客家人生活型態,另安排紙傘彩繪教學,外籍同學感興趣頻發問,均獲滿意回答且建議繼續舉辦該類活動。

校園美食展

3/26僑外組於活動中心1樓舉辦校園美食展,安排3國(日本、巴拉圭、玻利維亞)4地區(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港澳)舞蹈表演,演出各國歌曲舞蹈,精采表演受現場觀眾喝采,節目中途穿插大胃王吃義大利麵競賽,引爆高潮,嘉義大學學務長率該校同仁來校觀摩。節目表演看完,來賓師長至美食區(4國:巴拉圭、德國、日本、巴拿馬,5地區:印尼、緬甸、馬來西亞、港澳、聯僑)17各國攤位前品嚐各海外同學親手製作美食。

 
職涯規劃什麼最 in? 傑出校友果然最 in!


2006年生涯規劃系列講座活動花絮

益通光能股價飆漲,大家瘋股王之際,想知道益通集團吳世章董事長如何將企業推向高峰?三月初成功大學舉辦一系列生涯規劃講座之傑出校友篇,趕上股王熱潮,請來吳世章董事長分享他的成功經驗,不僅是股王,執掌中鋼公司的江耀宗董事長,也不遑多讓,人稱人羨的中鋼公司,如何看待鋼鐵熱?而在去年併購德國百年品牌西門子公司的明基電通,其重要高階管理人李昆銘副總也來大談明基的企業文化,除此之外,世界級中國造船公司-盧峰海董事長,以海運人生來談年輕人如何在職場脫穎而出,以上僅是成大傑出校友的鳳毛麟角,可見連續九年榮獲企業最愛的成功大學,果然人才輩出。

吳世章董事長頂著股王光環,告訴學弟妹的不是賺錢經、股票經,而是一個企業集團,如何堅持走一條孤獨路--講求環保、有益社會的經營理念,朝向永續發展邁進,進而引發社會認同,奪下2005年工業永續精銳獎,巧合的是,這兩年適逢京都議訂書簽署、歐盟環保指令頒佈,去年天下雜誌披露綠色經濟時代來臨,加以能源短缺,太陽能遂開始發光發熱!吳董事長堅持環保、永續經營的理念,居然成為大熱門,搭上全球列車,可謂雙贏!樸實的吳董事長表示:他一餐只花約六十元,最喜吃肉燥飯、虱目魚湯,最不喜歡吃宴會餐,每每吃四道他就離席,作夢也沒想到自己會一夕成名,畢竟他只是想要堅持理想、荊棘永續企業而已。

中鋼董事長江耀宗、中國造船公司盧董事長、與明基電通李昆銘副總,皆不約而同地,從成大校園生活談起,提到學生時代努力在專業紮根,也培養許多社團經驗,畢業後一步一腳印,以專業之姿,加上踏實個性、與團隊精神,成就他們在企業經營上的卓越表現,這些傑出的學長姊們,談起學生生活眉飛色舞,沒有華麗的辭藻,以他們最真實的經歷,勉勵學弟妹珍惜當下,努力成就自己的成功人生,演講後則回答學弟妹各樣問題,學長們完全沒有企業領導人的架子,親切感十足!

這些傑出校友以卓越的人生經驗,作為在校生極好的模範,所提供的經驗與智慧,不僅是企業領導人選人選才的中肯建議,也是來自對母校的文化認同,並提攜後輩、竭盡所能,終歸其見解,人才之所以可以出類拔萃不外乎是養成「專業能力」、「腳踏實地」、「團隊合作」、「堅持理想」、「勇於創新」、「目光放遠」等重要特質,與大家共勉之!

 
94學年度南區大專組室內管樂比賽心得 管弦樂社  毓瑩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問題時常在我心中浮出頭來,時常令我用一種特別的眼光看待這一群人,包括我自己。

人在台東就有種輕鬆的感覺,太陽熱辣辣,天空晴朗得令人心情愉快,海的顏色是深淺不一卻同樣美的藍,這種種交織在一起,很開闊很舒坦。一路上除了歡樂還是歡樂,許多片段在我腦海裡不斷地播放……楓港休息站裡看起來異常搞笑的變色螢光海膽;一群壓抑過久的瘋子看到海就忍不住任性地想衝進海裡,甚至還差點要異想天開地劫車去墾丁;在名產賣場下車上廁所還不忘順便搶購名產的一群群成大鄉巴佬;溫泉旅館裡自以為小學生的笑鬧,還有可愛的大學女生們很害羞地買泳衣泡溫泉;一群明明已經吃飽飯還很豬的煮了一堆溫泉蛋還有蕃薯的大胃王;三個一直很想讓眼鏡因為溫泉熱氣起霧的偏執狂;沒帶譜卻硬是要在月光下吹重奏的浪漫3kg;還有在房間裡很認真一點也沒有耍白痴的打擊組練;以及不堪寂寞長夜而夜遊的藍星人……。

真的很開心自己能和一群這麼可愛的人們一起為同一個目標付出心力,原來,辛苦也可以辛苦得這麼甜蜜。依稀還可以感覺到寒訓時因為不斷練習讓嘴唇牙齒幾乎要用鬆動來抗議的疲累;忘了多少次,一下課就胡亂扒幾口飯趕著到社辦團練的急促;一度以為克服不了艱澀曲子的自責;社長、團長、指揮以及學長姐們不斷要大家練樂器的焦急;不管怎麼努力交涉,學校就是不肯出借成功聽讓我們練習的無可奈何;鋼琴損壞、打擊樂器以及自身設備不齊全的困窘;剛好與出事火車錯開的驚險;差點因為練習場地與演出場地差距太大而聲部崩潰的慌張……這一切的一切在大家來到台東準備兌現努力的同時似乎就都忘了,忘了編織故事的元素除了快樂、感動事實上還有許多汗水、淚水。

也許不能說是忘了,就算要重頭再來一次,我相信我們都還是願意承擔這些汗水、淚水,然後只用笑容來記得這一段路。

「大專男子組B組室內管樂合奏,讓我們恭喜成功大學……」

「嘩!……」也許是太急切了,我們高亢的尖叫打斷了司儀字正腔圓的唱名。

「什麼啦!還沒有啦!」小志彬有點尷尬又焦躁地止住了幾乎要氾濫的激情。

「獲得特優成績…….」接下來司儀到底又說了些什麼,已經沒有人知道了,我們尖叫、擁抱、叫笑,狂放不止的快樂猶如洩洪一般,蔓延了整座台東縣立文化中心無可收拾,也不需要收拾。就這樣吧!如果晴朗的天空、熱辣的太陽,藍得深淺不一卻一樣美的海可以借代成一段值得咀嚼一輩子的回憶,那麼這一刻就讓它這樣吧!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這一群瘋狂又美好的年輕人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也許有人變成電子新貴,有人成了企業家,有人當了中文老師,有人在拿卡西的世界裡揮撒熱血、成就夢想,有人選上立法委員,有人出現在時尚雜誌的封面成了知名設計師……,人們總在時間裡來來去去,我們,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006年的特優,不管對我們而言是起始還是句點,故事仍然會繼續地進行下去。如果長大是在比賽誰丟掉最多東西,如果大人是遺失了多東西的小孩,那麼我可以很篤定,我們這一群年輕人所變成的大人的口袋裡至少找得到在成大管樂一起走過的回憶。

 
2006年金澤工業大學與成功大學交流實錄 金澤工大交流副召  蔡佳恬


成大學生會與日本金澤工業大學學友會於2002年簽訂雙方學生會合作備忘錄以及交流合約,同年展開非學術合作之學生交流。以兩年往返為原則,提供中日雙方校內社團與學生組織的國際交流觀摩機會。

延續此傳統,日本金澤工業大學參訪團於2006年3月2日至8日來訪成大。由日方學生部長藤本元啟以及國際交流室職員小森早苗率領日方25名同學,包含學友會與三個學藝性社團─美術社、漫畫社、以及攝影社,以合同展覽及作品競賽展開為期一週的交流。共同展覽主題為城市,以中日雙方對於本身居住城市的寫真,傳達中日文化的差異,並藉由了解差異而使交流更有意義。

3月2日下午,成大社聯會長吳昌振與活動總召陳亭?帶領同學前往小港機場接機,此次前來的金澤工大學友會副會長谷內崇、國際交流委員長中村宗樹、文化部長服部幸太均為之前交流就認識的朋友。晚上學生會在東東粵式餐廳設宴為日方朋友洗塵,採各桌限制台灣學生三名、日方學生三名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在互動中熟捻。

隔日,本校柯學務長於自介會後與日方參訪團碰面,對於學務處現行推動的智慧天使與環保餐具等,日方學生部長表示是很好的精神,有機會也會在金澤工大推動。晚間,帶領日方參觀了童軍社、土風舞社、流舞社、國樂社與禪學社的表演,其中土風舞社邀請日方同學一起跳舞,反應熱烈。社團的表現與默契讓日方感受到成大學生的活力與熱情。

4日與6日安排文化參訪,分別為孔廟、安平古堡等台南古蹟之旅與阿里山風景區、奮起湖等於日治時期建設的景點參觀。藉由不同時代的歷史軌跡,讓日方領略台灣特有的文化,兼容並蓄的存在了中華、日本與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融合。

7日,是交流的重頭戲,於下午十二時三十分開始,進行雙方作品的競賽。邀請到歷史系顧盼教授等進行評分,予以講評。展覽在頒獎完後正式開始,展期為3月7日至27日,地點為總圖地下一樓展覽室,歡迎同學蒞臨指教。

與金澤工大的交流已經行有餘年,從原本僅有學生自治組織的互動,擴展到社團之間。我們更希望藉由社團,讓成大所有的同學都可以進行國際交流,使成大學生更有國際觀,視野更國際化。

當秘書部長李偉國問對方學友會副會長谷內崇:你來台灣最想要的是什麼?谷內君回答:是與成大的友誼。8日送機時,許多參與交流的同學均淚灑小港機場。由學生會長李洋宇帶領列隊歡送日方同學,擁抱、握手、合照,成大與金澤工大的友誼都盡在不言中。

筆者已參與過三屆交流,深知跨國校際的互動帶給雙方的,不只是文化上、國際觀的震撼。也讓同學從語言不同的溝通中,發現人與人最原始的肢體語言是發源自內心,而笑容則是最好的橋樑。期待與金澤工大的交流可以一直持續,對於未來的學弟妹都可以有正向的成長。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