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4 年 10月 20日月刊AA第五十六期
 

94年度校友傑出成就獎得主出爐

 
 
與你有約 ∼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94年度5-8月學務處優秀學務人員   
 
3Q Very Much∼快樂天使、護送天使及MQ天使大集合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殷切叮嚀 ∼點滴話校安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心靈捕手信箱   
 
校長與研究生座談會  
 
回本期簡訊首頁  
     

 

生命有愛∼心靈饗宴
EQ新世代∼我生氣,但我不抓狂
心理師 葉真秀、賴佳伶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生氣的經驗吧!是否曾有自己突如其來的憤怒情緒,弄得一整天不開心,也影響到和別人互動的經驗呢?憤怒似乎常是我們不太願意承認的負面情緒,但卻又常不自覺受到它影響,導致一些人際衝突或是自我傷害的事件與行為。
        董氏基金會曾針對一般社會大眾進行怒氣與健康現況的調查,結果發現,約有六成的人平均一星期會生氣一次,生氣的原因是以「自己做錯事或他人做錯事」及「與人爭執」最多,而生氣後的反應則以「快速離開令自己生氣的人事物」最多。不曉得當你生氣時,你有怎麼樣的因應方式呢?是十分暢快的把憤怒情緒完全表現出來,亦或是很努力的壓抑自己,不讓憤怒情緒展現於外,擔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不論我們的處理憤怒的方式是什麼,憤怒情緒對我們而言,並不是一種令人感到舒服的情緒。當我們處於憤怒狀態時,內在所產生的情緒能量是相當大的,所以不管我們是採取暢快表現憤怒,或是過度努力壓抑,對他人或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傷害。因此,別小看生氣的力量,影響力可大著呢!
        在這裡先提醒大家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憤怒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會生氣,生氣是正常的。也由於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我們不需要對我們會生氣這樣的反應感到自責或不舒服。David Mace博士認為,我們不需要對我們會發怒這個事實負責,倒要為發怒時的反應(因應方式),以及一旦生氣應如何善用憤怒負責。也就是說,今天如果我們因為一些事情感到生氣與憤怒,這是正常反應,但我們必須為採取何種因應方式與此種方式所產生的後果來負責。

        在我們學習如何面對與處理憤怒之前,先來對自己的憤怒情緒作個自我覺察吧!
1. 憤怒的生理反應
        說話急促、音調提高、發抖、手心發冷、呼吸急促、出冷汗、磨牙、咬嘴唇、窒息感、聲音嘶啞等
2. 憤怒形成的原因
        (1) 覺得受到威脅與傷害         (2) 遇到挫折、失敗、委屈、批評、羞愧
        (3) 覺得不公平、遺憾、擔心 (4) 對別人有所期待卻無法如願
3. 憤怒時的行為反應
        (1) 大發雷霆:可能有以下幾種反應。
                i 言語大聲斥責、諷刺、爭吵、抱怨
                ii 肢體攻擊(傷害別人、自我傷害)
                iii 遷怒:對其他人事物發脾氣。
        (2) 好好先生、小姐:可能以兩種狀況呈現。
                i 缺乏對生氣的察覺:長期以來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可以或應該生氣。
                ii 否認憤怒,不允許生氣:認為生氣是不好的,不允許自己生氣,不承認自己生氣,以逃避方式表現
                iii 對外否認,對內壓抑,敢怒不敢言。

        如何好好生氣?這可是一門大學問,可以發洩與表達自己情緒,但又不會造成關係傷害與破壞性,更不會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以下有些生氣處方,大家可以試著做做看喔!
1. 生氣但不抓狂,暫緩處理 當我們生氣或被激怒時,試著先暫緩說話或行為與決定。此時的我們會因為受到傷害而產生攻擊反應,所說的話、做的事與決定可能都是極具傷害性的。當下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作法來轉移注意力:
        (1) 深呼吸、放鬆、喝口水休息一下。
        (2) 轉移注意力:想一些讓自己輕鬆、開心的事情。
        (3) 離開引起憤怒的事:暫時離開現場。
2. 察覺自己的情緒 感覺身體與情緒的變化,知道自己正處在憤怒中。生氣的反應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與責備自己,試著接納生氣情緒,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難免會生氣,也有權生氣。慢慢深呼吸並讓自己知道,生氣是不舒服的,但只是一時的情緒,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的。
3. 適度宣洩情緒 適度的表達怒氣是健康的。因此,生氣時也不要一味壓抑怒氣,試著將憤怒情緒做適當發洩。
        (1) 說出來:可以找人聊聊,表達自己想法與憤怒的感受。
        (2) 寫出來:也可以用書寫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寫下來。
        (3) 運動:利用打球、跑步、游泳等運動方式抒解怒氣。         (4) 大叫:利用大叫數聲,讓自己的鬱悶獲得抒解。
4. 步調放慢,深思熟慮 適度宣洩情緒後,我們可以試著用較溫和、理性的態度來處理憤怒,與人溝通,試著讓對方瞭解我們感覺、需求與期望。
        (1) 找出自己的需求,以「我訊息」表達 我們若期待對方可以瞭解我們的感受與需求,首先我們需要試著澄清自己的需求與生氣的原因,釐清之後,才能找出有效的方式來溝通與滿足需求。在與對方溝通時,盡可能不要一直指責對方,可試著用「我訊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期望,給彼此機會瞭解自己的期待。如「我覺得很生氣,因為事情發生後,你沒有給我機會解釋,就擅自下定論,也讓我覺得很委屈。」
        (2) 同理對方 等我們情緒較平穩後,我們可以試著先傾聽、同理對方的想法與感受。當我們態度、語氣有所改變時,對方態度也比較容易軟化,除了可以改變對方外,也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
5. 情緒後的回顧 當憤怒情緒過後,我們可以試著找出令自己那麼生氣的原因是什麼,並想想當下次同樣或類似事件再發生時,我們可以採用何種處理方式。
6. 智慧的選擇—適時求助 當憤怒情緒已經我們的生活功能、人際關係、身體狀況產生嚴重影響,而無法自行處理時,記得要盡快請專業人士(如心理師與醫師)協助喔!
        憤怒雖然是一種負面情緒,但還是有其正向的價值與意義,端看我們如何處理與面對。”Anger is a choice.” 你可以選擇讓憤怒引導你的想法,率性表達情緒與傷害與破壞性的行為,你也可以選擇控制憤怒並善加管理,從負面情緒裡察覺自己的需要與想法,讓自己更加瞭解自己。當然不論你的選擇為何,你都必須為你的行為結果負責。控制憤怒不是壓抑,不是逃避,不是犧牲自己的權益和委屈自己,是讓我們有機會用一種比較客觀與理性的方式,發現與瞭解自己與他人的需求,讓自己能過得更健康、更快樂,不只不受憤怒情緒控制,而是能勝過憤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你有情緒管理方面的困擾或疑問,非常歡迎你上學生輔導組網頁留言詢問,或是利用線上預約與心理師聯繫,我們都很樂意與你一同討論與分享喔!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