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課外活動常被認為是大學生必選的課程,但又沒有任何學分。成大在推動學生課外活動的精神在於,「以學生為主體,透過自治的形式,輔導學生參加各類型的活動,並藉此建立學生的正當興趣、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具體而言,參與課外活動的功能包括補充正規課程的不足,增進人際關係的技巧,培養個人領導才能,鼓勵參與公共事務及社區服務。但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常被詬病,因花太多時間在活動上,以致影響一般上課情況,甚至使學業成績一落千丈,面臨被橫掃出大學之門的「三二」危機。甚至是當了社團幹部忙了一學年,沒有得到掌聲與感激,倒是留下「空餘恨」!當然這樣參與社團活動的方式,已是本末倒置,忘了一個大學生應以追求專業知識為其最基本學習態度與精神。參與課外活動與投入專業課程學習,是否真的不相容及相沖?其實不然,在此提出一些建言供熱衷參與課外活動的學子們做為參考:
(一)找出平衡點:
所謂找出平衡點,並非將自己的時間平均分配,或是三七分、四六分。平衡點的定位有其主觀性,每個人的能力,所念的科系性質都不盡相同,甚至是參加的社團也不一樣。所以定位個人的平衡點,首先要考量到自身的能力,例如,是否能同一時間處理兩件事情?是否能在面對極大的壓力下,還能推動活動及持續學習?另外,需要認清自己本身所念的科系性質、任課老師要求、各學習階段的課業密集度等等。考量自己的能力,配合專業課程上的要求,再定位出對社團活動的參與程度。甚至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同學們也應修正參與社團活動的頻率,例如,大三課業較重時,應扮演社團冬眠動物,等到大四時再甦醒活躍。保住基本面,守住學籍才能繼續參與大學社團活動。能力的高低並非解釋成功與否的直接因素,而了解自身的能力高低,再選擇適當的生活方式面對周遭的環境--平衡點,才是能否成功的罩門。
(二)滿足興趣或是追逐流行:
許多同學在選擇參加社團時,只會考慮時下流行甚麼,選擇熱門的社團活動,並沒有仔細思考自己本身的興趣及取向。當然有
時候在參加活動後,才發掘出自己的興趣,條件是需要全心投入。如果只是隨波逐流,參加的社團活動未能配合本身的興趣與需求,不但浪費寶貴時光,更難找到美好的回憶。有時候在加入社團時,可訂出一試驗期,例如三個月或一個學期,觀察及感受社團的性質及活動內容是否適合自己、是否配合興趣、是否促進自我成長。同學們需要依據本身的與趣與需求謹慎選擇社團。當加入一個自己真正喜愛的社團,儘管如何忙,都不會覺得累;壓力如何大,都能享受其中。所以當你參加社團時,想一想,你是領導時代尖端,還時被時代尖端刺著走;你是實踐與享受興趣,還是強顏歡笑。
(三)確認目標與理想:
同學在加入社團時都會懷著一些期盼與理想,可是隨著參與時間的遞增,人會被僵硬的制度,以及形式化的活動羈絆著,忘掉了自己本身當初參加的目標與理想。年度社團評鑑的折磨、每年需按慣例舉辦大型活動等事務,讓你忙忙忙,就像在填答是非題與填充題,沒有申論的機會,最後也忘了當初加入社團的目的及理想為何!在此,無意鼓勵同學反傳統、制度、慣例,而是要好好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及理念融入所舉辦的活動中。如果希望將理想實踐在社團活動中,最基本的就是常常提醒自己保持批判與創意的精神,所謂批判並非凡事反對、批評、挑剔,而是不斷反思,跳脫出慣性思考,超越表面的事實形象,進入事象的深層理解。換言之,我們應該抽出時間靜下心來想想,每年都舉辦相同的活動,他的目的為何?是否有別的活動方式,能達到相同的目的?活動的目標是否能跟上社會的發展步調?這樣不斷的反思定能引導出一些富創意的活動設計,事實上,創造的基礎是建立在習慣與傳統之上,所以創新並非天外飛來一筆,而是包含變通、流暢及實用性。當然在創作過程中更可融入自己的理想與期盼。
(四)劃分工作次序:
參加社團活動的同學,通常都會忙得團團轉,特別是貴為會長、主席、重要幹部都是一根蠟燭兩頭燒。究竟如何有效同時處理社團活動及學業要求,這是混社團同學們的重要課題。當然面對煩重工作時有許多因應的策略,在此提供一個較為簡單,但蠻有效的方式--規畫工作次序。首先針對屬於較長期規畫的活動而言,應清楚劃分不同的進程階段,避免集中在某一時段完成所有工作,不要迫使自已在短時間內耗光所有精力及時間,例如籌辦聖誕舞會,便可以在九月開始進行,從規畫、經費籌募、分工、借用場地、音響租借、舞台設計、內容安排、海報繪製、貴賓邀請等等,都可按進程安排分配,做到工作分段性與分散牲,又不失其連貫性。其次,在同一時間內需要面對多項工作時,應將其時間緊迫性及重要性順序排列,再規畫需要完成的次序,千萬不要以「賭一賭」的想法,希望完成所有工作,最後落得一事無成,所謂付出無限,但總是一場空。如果發現實在無法負擔所面對多項工作時,除了尋找奧援外,就是使出最後一招--「捨得」,放棄某項工作讓別人去完成,所謂有捨才有得,其實當你願意放棄某些事情時,同時會擁有更大的空間容納其他事情,例如,碰到期考需要出營隊,參加活動無法好好準備考試,被當的機會甚大,在這種情況下,勸你還是放棄參加營隊,所謂「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參與課外活動是另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歷程,更是一種落實實踐反思的教育手段。看著你們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興趣中,揮著汗、流著淚、高聲喊、爭是非、忍著氣,這全是為了實現理想。參與課外活動就是不斷的自我挑戰,在不斷的自我挑戰後,就是不斷的自我充實,在不斷的自我充實後,就是不斷的自我超越,在不斷的自我超超後,就是不斷的自我肯定,在不斷的自我肯定後,就是源源不絕的貢獻自我。這些都是大學正規課程所難以做到,而這些正是補足大學正規課程的遺漏。誠摯的希望能陪伴著你們這一群孩子在參與活動與專業學習間找到平衡點,讓你們在高喊「青春不要留白」的同時,還懂得關懷與珍惜;為日後編織回憶的同時,也學會享受奉獻與付出,
一切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