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2005年的最新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大學生近乎每四人就有一人憂鬱情緒嚴重,需要專業協助。人生的旅途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挫折與失敗,很多人都會經歷被拒絕、失戀、失業、痛失親人或是其他種種的痛苦,感受悲傷、痛苦與絕望。通常這些痛苦,是正常的、暫時的,或有助於自我成長,但並不意味著當你感到憂鬱時,可以置之不理。當這些情緒反應超過一般的反應,嚴重地影響工作、生活、學習或人際,那你就很有可能正在經歷一場藍色風暴。
在世界與社會對憂鬱症的日漸重視下,大多數的人都聽過憂鬱症的名詞,但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以下是有關憂鬱症的介紹與說明:
一、大學生憂鬱症的常見因素:
大學階段是人生自我統合的關鍵期,在建立對世界、自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同時,經常有許多的心理衝突、矛盾與壓力。可能誘發大學生憂鬱的常見因素有:
1.環境不適應
許多大學生是頭一次離鄉背井到異鄉求學,離開熟悉的家庭與環境,許多事需要自己獨立面對、解決與作決定。一時之間失去可依靠的對象,再加上沒有人可以商量,常導致孤單、難過、想念家人的情緒在心中徘徊不去。
2.學習不適應
學業表現是學生自我價值及成就感的來源之一。大學和以往的高中學習方式不一樣、課程內容更加專精,以及技職體系的專業要求和市場就業的現實下,學生若是學習方法掌握不好,學業表現低落,也容易產生沉重的挫敗感。
3.人際交往的挫折
在大學必修的三學分~學業、社團與愛情,其中關於人際關係的建立就佔了三分之二。有些學生因為沒有注意或不當處理人際關係,而遭到忌妒、拒絕、孤立或排斥。在無法建立人際關係的情況下,感受悲傷、沮喪與寂寞。
4.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衝突
面對課業、人際或生活中現實層面的自我,和期待中的自我有所落差,而有一種失望與強烈的落寞感。包括自己並非如期待中的受大家歡迎或肯定、沒有期待中的學業表現、缺少展現自我能力的表現、或面對經濟的窘迫,而產生對自我的懷疑。
5.引起憂鬱症的絕望信念
對自我抱持的負向想法,這些想法不一定都符合事實,但通常讓學生進入更低沉的情緒漩渦而難以自拔。例如(1)死亡是一種選擇。(2)我是個拙劣的人。(3)我一直犯錯,證明我很差。(4)沒有人會喜歡我。(5)你非得公平待我。(6)沒有他,我活不下去。(7)我快要發瘋了。(8)我的父母不夠愛我。(9)某些物質會帶給我快樂,例如高糖飲料、糖果、酒精等。(10)事情永遠不會改變。
二、辨識憂鬱症的指標(摘自DSM-Ⅳ)
基本特質~在2星期內,所有活動都有憂鬱的心情或失去興趣或喜悅。需經驗以下至少4項的特徵,且這些狀況持續至少2星期。
1.心情~憂鬱的、悲傷的、絕望、令人沮喪、掉到谷底的。
Ps:在兒童與青少年,心情可能是易怒,而非憂傷。
2.對原先的活動或嗜好,失去興趣或喜樂。
3.食慾劇烈變化(增加或減少),體重即會驟增或驟減。
4.伴隨著睡眠障礙,如半夜醒來難以入睡、太早清醒難以再入睡、入睡困難,或睡眠過多。
5.行為激動或遲滯。
Ex:行為激動:無法安靜坐著、踏步、絞扭雙手等。
行為遲滯:語言、思考、動作變緩慢,回答問題前的遲疑時間增加,緘默不語等。
6.失去活力及勞累疲倦,十分普遍。
7.無價值感與罪惡感,包括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負向評價,或對於過去的失敗一再回想等。
8.專注能力或決斷力減退,易於分心或抱怨記憶困難等。
9.常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或自殺嘗試。
有關憂鬱情緒的檢測量表,有台灣人憂鬱量表,貝克憂鬱量表及書籍中的憂鬱檢測量表。如果有興趣更近一步瞭解,可至學生輔導中心(學生活動中心4樓),預約相關心理測驗的施測與解釋。
三、該如何渡過藍色風暴
憂鬱症是可以治好的,就像感冒、流鼻涕,雖然痛苦、不舒服,但是只要勇敢面對尋求相關協助就可以平安渡過。學生輔導中心有諮商心理師及臨床心理師,若有需要可以到學生輔導中心預約晤談,或直接和自己的系所心理師聯繫。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有些自助手冊可以幫助你為自己做一些事情。
「走出憂鬱的16堂心理治療課」(王在琦譯,94年),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一)瞭解自己的過去
欲尋找真正的自我,首先要瞭解現在的自己。其中包括自我狀態的檢測量表,自己是否為一個「兒童型成人」、是否總是被別人的問題擺佈,因周遭的壓力而採取行動。探索家庭對自我的影響,例如在你的家庭中發生過什麼事,及如何影響你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為。
(二)開展自我治療
嘗試表現心理的傷痛,將自己未能說、不能說的話表達出來。認識自己所遭受的傷害,並不全然是自己的錯,學習接納自己的一切。
(三)面對新的自己
進行自我肯定,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從痛苦的經驗中找出正向的意義,並從實際中改變自己的行動,由生存者變為活躍者。
我們有能力選擇和改變自己的人生,透過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去完成過去我們沒有辦法做的事情。同學們,你們是選擇憂鬱的情緒,還是選擇更積極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呢?振作起來,為「自己」做點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