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系  嵇允嬋老師---輕柔且內斂的力量

   英國倫敦「泰晤士報」在讀者中進行了以「誰是最幸福的人?」為主題的調查。排在第四位的是透過手術最終挽回生命的醫師;排在第三位的是大汗淋漓之後終於完成了作品的木匠;排在第二位的是給孩子洗澡並哄他入睡了的母親;排在第一位的是在海邊剛建好一座沙堡的小孩。在與嵇允嬋老師訪談的過程中,就有如打開心靈的降落傘般,心中不時的響起「是啊!我也試試看吧!」的聲音。試著從小事去體會,因為這些細小的事情,會給生命帶來許多的活力。一則英國格言是這樣說的---「對於想做的事情,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嘗試著去做!』」。

 

「因材施教」與「因人而異」輔導技巧的適時混搭

   嵇老師說「30年前自己也是成大統計系畢業的學生,當時我的導師有楊明宗老師、鍾淑美老師,呵呵…最記得的是到老師家包水餃,大家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師生都很了解彼此的生活狀況」;「楊老師很注重培養學生對系的向心力,且以身作則,所以統計系從以前到現在都像是個大家庭般,自己也是成大統計畢業的過來人,回到母校服務至今22年來,都是師承楊明宗老師、鍾淑美老師、呂金河老師的風範,與是學弟妹、也是學生們來相處互動」;「因當了多年的導師,更能夠體會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及『因材施教』,與學生的相處,有時要像朋友,有時又需多一些的指導性;在訓練獨立性、培養其意志力同時,導師也要觀察每位學生各自不同的『受壓程度』為何?在適時搭配『因人而異』的輔導技巧,導師可以扮演保母角色給予關懷提攜,有時也要適時地運用“當頭棒喝”的策略,讓學生面臨的危機能夠成為另一個轉機」。

   嵇老師與我們分享到「統計系導師安排的制度,主要會以學生修的『課程』為主,也就是說有教這個年級的課程老師,會當這個年級的導師」。透過課程中師生的交流,老師們對學生都能夠有基本的了解,整個統計系就像是個大家庭般的有默契,每個老師扮演的角色不一並分工合作著,老師們並非只關心到自己的導生,當某位學生有狀況時,老師們也會集思廣益,適時的給予課業上的輔導,亦或運用資源而聯繫系所心理師,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嵇老師滿足的說著「有楊明宗老師、呂金河老師持續下來的導師制度,我們整個系的氛圍很棒」;「累積多年帶領學生的經驗,以統計分析概念來說,老師們很快就能察覺到學生的狀況,並一針見血地看出學生的〝弱點〞,然後積極運用策略來加以輔導或處理。」當嵇老師談到這一段話的同時,我們深深覺得,統計系的學生實在很幸福~導師們透過「閱人無數」的專業歷練,然後「對症下藥」施功於後輩晚生中,讓學生們可以「劍及履及」地明確知道重新再出發的方向與目標。

 

歡迎來到---老師的office hour~另類「撇步」大公開

一、「統計就是〝合理的猜〞」,「請你回家慢慢欣賞」!

老師開心地說著「統計就是〝合理的猜〞,所以統計系學生需瞭解何謂”理”,數理統計就是這方面的訓練。學生需瞭解數學公式中,左邊=右邊,右邊=左邊」。什麼?老師是在繞口令嗎?老師再一次愉悅地說明「呵呵••數理統計是訓練邏輯思考,就是要說明,公式兩邊為什麼會相等,即要用哪一個定義、定理,可以演算出來讓兩邊相等就ok了啊!」一時間,我們還真的是•••聽得霧煞煞啊~所以,老師提到她曾經輔導過的一個得意門生,「他是個優質的學生,不過卻在大二那年,因為沉醉於甜蜜的感情生活中,讓自己面臨三一的狀況。我因教授無母數統計課程,而擔任其大三上學期導師,發現該生雖不缺課、似乎也未能悟出統計奧妙,故該科成績比及格分數高些,但能及格誠屬不錯了。大三下學期近期末,教授數理統計的老師,告知該生此科若不加強恐將不及格。於是我請該生拿數理統計小考的試卷,並請其解一題,由其解題方式,能很快就看到他的致命的〝弱點〞, 所以我請一位博士班的學長寫解答,叮嚀解題要領就是要寫到,讓他不問任何的問題、也不需我們講解,他就看得懂。」「此博士生的解題方式,經過彼此來回修改56次後,將答案中各等號的來龍去脈都寫的一清二楚後,才交給他,我只跟他說:『那麼•••你看完有問題再說,現在請你回家慢慢欣賞!』」到了那年9月份開學時,「我遠遠地看到一位帥氣的學生,在系館2樓跟我打招呼,原來是那位學生啊!他氣色很好的跟我說:『老師,我想通了!』」老師的左邊等於右邊;右邊又等於左邊,這神奇的統計詮釋,讓這位曾經面臨課業危機的學生,現在也成為了一名博士的候選人喔!老師打趣地說,「其實只要學生願意主動,有意志力地學習,我的office hour都會在這裡。老師就願意〝點〞你,在這邊等你。你若沒來,老師也沒有辦法強迫你,要緊迫釘人,很難耶!」

二、「課業上的技術訓練」,「心靈上的練習開闊」!

因為批改學生作業時,就可看出其學習上的弱點。所以在期初、期中發作業時,都會開宗明義的說「優點不再提,缺點天天唸」。學習統計方法是「訓練邏輯思考、學習解決問題;透過日積月累的實作演練,就能學習到的做事技能,與天生的資質關係不大。所以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意志力,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是很重要的。」「企業界喜歡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人,而教育的思維,不是幫你訂出一個在系上很漂亮的成績單,更在乎的是你能不能學習到問題解決的能力。因為會做事,就一定會唸書!」再來,老師會在期末,當學生們都有大概的基本程度後,會運用很〝鮮〞的一招撇步,就是讓學生「互改作業」,「老師不太需要看50.60次的解題方式,但學生若看個5.6遍,看久了也就會。因此,通常我會改幾個範本,然後交由學生互改,且還可以學習到跟自己不同的解題方式和語文表達方式,很互惠喔!」

   很多事情的進展,都是來自於一些小小的空閒。嵇老師課餘時,常會在校園中散步,很認同「處處留心皆是學,做人要做有心人」,因此會常鼓勵學生「用開闊的心,從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裡,細微的小事去用心,到處都有新經驗可以讓自己有所體會。」從嵇老師研究室物件展現出來的風格,也是相當的多元而豐富,有花草、有枯木石頭,也有許多是學生送給老師的可愛布偶溫馨小卡等。其中我們看到了一張卡片,讀出了嵇老師帶領學生的另類風格,小卡是這樣寫的---『嵇老師:大三時上了你的無母數統計,也是我大學生活的分水嶺,讓我在統計的學習上,從單純公式的死背與套用,轉變為注重觀念的釐清,至今仍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在未來我能好好運用統計系的老師們教給我的專業知識,在人生不同的跑道上發揮。』

   嵇老師也會提醒學生「不要急,才不會出錯」,先品嘗一下慢工出細活的愉悅 ,因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呼應朝鮮初期有一種名為「賜暇讀書」的制度,這是一種提供休假,讓人讀書的制度,也就是所謂的「這是皇命!請再充電吧。」利用這一點空閒,我們能環顧四周,可以抬頭看看天空,培養重新發掘身邊新奇事物的眼光,追求生活中更開闊的延展。就如同嵇老師說的「生命裡不是只有成就,而是要關心你身旁的人、事、物,然後由小事可以呼應到大事」,也因如此,相信我們將可以感受到生活中逐漸增加的溫度。

 

                            訪談人:學務處心輔組 鄭淑惠講師

                                                                    資源教室 林佳蓉(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