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5 年 02月 20日月刊AA第五十九期
 
2006年新世紀成大學生論壇盛大登場!   
 
與你有約 ∼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向前看齊   
 
僑外組關心您、協助您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心靈捕手信箱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殷切叮嚀 ∼點滴話校安   
 
看見你們的精彩∼風雲榜   
 
回本期簡訊首頁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危害健康幕後黑手--「代謝症候群」
 衛生保健組   宋雯雯 整理

          「年少有為、前程似錦的高階主管在連續熬夜工作後猝死」,斗大的標題下得讓人不勝喟嘆,壓力與工作量對體力所造成的耗損影響真的是造成死亡的原因嗎?還是,其實在這些突發事件背後還隱藏著幕後黑手?

牽一髮則動全身的幕後黑手

          醫界出現新名詞「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危險因子集合、手牽手同時出現的現象。所謂代謝症候群,又稱「胰島素阻抗症狀」或「多發性新陳代謝症狀」,可說是一種病前狀態,為多重性因子所造成的健康預警,表示身體的新陳代謝已慢慢地出現異狀:血壓升高、血糖出現某種程度的胰島素阻抗、血脂肪偏高….等,雖然血壓還未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血糖也尚未高到要加入糖尿病的行列,但是心臟、血管等動脈硬化的威脅卻已逐漸地靠了過來!如果再加上啤酒肚或鮪魚肚,那危險性又高了一層!之所以被稱做「現代文明病」,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對於經常抽煙、熬夜、少運動、個性急躁又要求完美、對精緻飲食自認是老饕的人而言,更是要注意此病前症狀的發生。

國人十大死因

          依據衛生署統計年報92年度國人十大死因如下:我國十大死因(92年)
          (1)惡性腫瘤
          (2)腦血管疾病
          (3)心臟疾病
          (4)糖尿病
          (5)事故傷害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肺炎
          (8)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
          (9)自殺
          (10)高血壓性疾病
          其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有: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而相關醫療費用支出如下表:

92年國人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醫療費用

項目

就診人數(萬)

門診費用(億點數)

住院費用(億點數)

合計(億點數)

糖尿病

98.6

95.0

18.2

113.2

高血壓

211.2

129.3

4.0

133.3

心臟病

119.5

57.6

86.1

143.7

腦中風

45.5

51.8

55.0

106.8

小計

474.8

333.7

163.3

497

癌症

31.7

93.0

127.6

220.6

佔率
(給付總計)

23.1%

17.3%

13.61%

15.9%

代謝症候群
/癌症

 

3.59

1.28

2.25

※資料來源:衛生署9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

研究與原因

          以對代謝症候群研究最豐富的美國而言,全美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NHANES III)的數據顯示,在超過50歲的人口中,沒有糖尿病卻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中,14%有冠狀動脈疾病,比起糖尿病患者卻沒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近8%的流行率還要高。不只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影響力還遍及整體的健康。          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整體的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約2.5倍。
          從醫療角度,代謝症候群的概念被提出,提前警告病人,儘早預防。原本血壓、血脂、血糖偏高,除非到了產生疾病的地步,並不會讓人感覺不適,因而難以察覺。不是病,是病前狀態「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的『病』,而是種病前狀態,」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解釋,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更為嚴格,可以預警健康狀況。
          如果醫病多注意症候群指標,將使預防與臨床治療更有效率。也就是說,醫界已發現,如果中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G)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三項或三項以上便符合代謝症候群,此時就需特別注意健康已亮紅燈。因為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來自蘇格蘭的研究,追蹤約 6000 人 5 年後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得心臟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兩倍,得糖尿病的機會更超過 3 倍。近幾年的研究也發現,代謝症候群與癌症、生育能力及肥胖也密切相關。
          台灣人易得代謝症候群相較於全世界,國人的體質較易得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易感性強。雖然造成易感性大的原因,究竟是食物還是遺傳並不清楚,但都提醒我們不得不防範。因為症候群中危險因子聯手出擊,威力甚至還勝過單一疾病的殺傷力。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潘文涵和其他研究人員年初共同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文章指出,在同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下,台灣人的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率比美國白人高。而且,BMI增加對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的影響,台灣人也比白人高。
          代謝症候群集合多重因子,也讓人對身體警訊舉一反三,而不是掛一漏萬。出現1個,要檢查4個「出現5個指標當中的任一狀況,就須警覺是否也有其他4項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許惠恆提醒病人和醫師,不要只是單看高血脂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問題,應該同時注意其他的問題。
          公共衛生學家潘文涵認為,闡明這種聚集現象後,使得公共衛生的預防或是臨床治療更有效率,因為不再將身體的異常當做只是單一問題,而是整體的檢視。不過,為什麼會產生代謝症候群?為什麼如此威脅健康?目前仍像懸案,雖有多種線索,卻難破解。
          當今代謝症候群領域知名的先鋒學者,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老人醫學中心教授瑞文(Gerald M Reaven)直指「胰島素阻抗」理論,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原因之一。「阻抗」指的是細胞無法正常運用胰島素,使得細胞無法有效吸收血中葡萄糖,轉化成能量。
1          988年,瑞文獲頒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殊榮「班汀獎」(Banting Award),瑞文在頒獎演說時首次提出「X症候群」的概念,解釋許多疾病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震驚學界和醫界。胰島素阻抗是多種疾病的幕後黑手?他發現,原本以為只在第二型糖尿病人身上出現的胰島素阻抗,也出現在非糖尿病人的身上。不同疾病的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胰島素阻抗,例如,高血壓或者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甚至一些婦科疾病的患者身上,也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因此瑞文教授推測,「胰島素阻抗」可能解釋這種症候群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也是許多疾病的中心,只是致病的機轉還不明。雖如此,也有人認為,肥胖才是萬惡之首,胰島素「阻抗」只是身體對肥胖的自然調節反應。
          耕莘醫院醫學顧問,也是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林瑞祥從動物實驗的發現解釋,肥胖者因為吃得比較多,身體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以應付食物代謝。但為了避免過多胰島素反而造成低血榶,細胞會自動減低與胰島素的作用,不一定是對胰島素「阻抗」。
          找出根源,一舉殲滅無論叫什麼名字,臨床醫師或是內分泌學家,都絞盡腦汁要釐清這些危險因子聚集的前因後果,為的是找出根源,一舉殲滅許多難纏的疾病。目前已有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目的是看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減少胰島素抗性的同時,能否降低血脂、血壓,改善罹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台中榮總許惠恆主任說「大家都在期待這個研究,再過 2∼3 年應該會有結果,到時就可證明胰島素抗性假說是否正確。」

代謝症候群診斷準則

          根據統計,代謝症候群的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的2.5倍,國民健康局針對代謝症候群擬定了一判定指標,只要符合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三項或三項以上指標,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算一算,您符合幾項?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2004台灣)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或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waist):
男性≧90 cm
女性≧80 cm ;或BMI ≧27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血壓(BP)上升

SBP ≧130 mmHg /
DBP ≧85 mmHg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上升

FG ≧110 mg/dl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上升

TG ≧150 mg/dl

備註:上項危險因子中「血壓上升」、「空腹血糖值上升」之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血壓或血糖之檢驗值正常者。

預防之道

          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特別的訣竅或捷徑,所有受訪專家的建議一致,還是老話一句--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保持標準體重、健康飲食

          如同減肥飲食法近年爭論不斷,代謝症候群飲食也有類似的疑問。          然而台大新陳代謝科醫師楊偉勛提醒,要控制體重,還是不能忽視控制飲食整體的總熱量。
          梅約醫學中心的教育網站上也建議,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是: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少一點紅肉、此外,試用香草和香辛調味料取代過多的鹽。

*多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阻抗的問題。並且運動幫助減輕體重,瘦下來也可減少胰島素阻抗。

*關心代謝症候群的五個指標:

          -腰圍、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出現代謝症候群中任何一個指標,都應向你的醫師詢問。你可以向下列的專科醫師求診: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有的醫院稱新陳代謝科)、心臟內科專治高血脂的醫師,或者女性附帶有生理週期或懷孕方面的問題也可向婦科醫師詢問。

代謝症候群之預防

初段預防

次段預防

一般健康族群

高危險群

1.早期發現個案,與目前篩檢策略合併,如:
(1)成人健檢(健保局)
(2)三高到點篩檢
(3)複合式篩檢

2.俟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9)代碼後,再參考目前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訂定醫療照護指引

3.提供有效照護
(1)研發個案管理模式
(2)建立品管監測制度

1定期量腰圍
2 提昇健康認知
3 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1.界定群體
(1)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家族史
(2)曾罹患妊娠糖尿病(GDM)
(3)肥胖

2.早期健康促進
(1)重點
a.體重控制、b.均衡營養c.體適能促進
(2)對象
a.村里社區、b.學校、c.職場d.軍中、e.社區健康中心

1.均衡營養、體重控制2.拒菸戒菸(衛教中心)3.壓力調適 4.體適能促進5.社區、學校、職場等健康營造

※資料來源:健康生活家、康健雜誌、國民健康局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