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4 年 02月 20日月刊AA第五十期
 
大學教育之趨勢   
 
與你有約 ∼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心靈捕手信箱   
 
殷切叮嚀 ∼點滴話校安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好鐵不打丁 好男不當兵   
 
你一言、我一語 ∼溝通無障礙   
 
關於我們  
回本期簡訊首頁  

 

 

大學教育之趨勢        中央研究院 李遠哲院長
93.9.14 九十三學年度新鮮人成長研習會-彩繪大學生活Part 1
       我在學校服務已有三十六年歷史,每年九月新生入學時的這段日子,是最令我興奮的時候,因為在校園內或實驗室裡,隨處可見眼睛亮亮的新生們,懷著熱忱準備追求他們的夢想,讓人感覺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我進入大學已將近半個世紀前的事,假如我再度成為大學生會怎麼做。首先,我要了解在過去五十年,到底人類社會有多大的變化。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地球上居住的人並非那麼多,也少有機會遠渡大洋至別洲旅行。也因幾百年前,地球上人類數目不多,人類消耗的能源與資源都不多,所以我們祖先生活在地球上,覺得地球是無窮大,認為人類的活動不會影響到地球的生態,生物圈也不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在二十世紀短短的一百年內,地球上人口從15億增加到60億,整整增加了四倍,人類在慢慢消耗我們的地球,資源消失、生態環境被破壞,這些是非常可怕的事,尤其我們看到在過去五十年之內,科技的進步,交通與資訊的發達,使世界不斷縮小,地球村出現,人類的經濟活動也加速的全球化,在世界不斷競逐經濟發展與成長之後,大家逐漸發現,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無論陸地、海洋或大氣,它所蘊藏的資源與能量都是有限的,毫無節制的開發觀念與成長需求,將造成生態體系無可挽救的災難。無論如何,從這裡我們得到最好的教訓是:歐美過去發展的模式,絕不是全世界所有人類都應追隨的永續發展方式,如果我們仍然以為地球是「無限的」,全世界的國家還是像以往一樣,在資源與能源的高度消耗下急速邁進,將造成生態體系無可挽救的災難。仿歐美發展模式,是五十年前我進大學時走的方向,現在走入21世紀再看這趨勢,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條路不是人類所能夠永續發展,因為我們的地球是有限的,我們現在要共同努力的,是在這有限的地球上,如何追求無窮的希望。
        另外,如果我比較五十年前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時,我就要提到現在很有趣的是,一方面看到全球化的步伐走得很快,我們的經濟全球化,我們人類面對的問題:人口暴增、污染、生態破壞這些問題,都是全球化的問題。但一方面我們看到全球化,看到資金超越國界的流動,有辦法的人能夠把整個地球當作他們的舞台,把資金帶走,技術也帶走,尋找自己發展最適合的地方,錢的流動不用有護照與簽證,到處可以走;但是同時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面,我們也看到整個人類的發展,還是以國家跟國家的競爭當中發展下去。我們看到Olympic,每一個國家競爭的很厲害,在經濟上也是一樣,所以我們看到資金超越國界的流動。工廠出走了,但是因為我們還是以國家為單位 在競爭,所以我們現在有「外勞」,別的國家的人到我們的國家工作,他們是不會受到最低工作的保障,一方面人類的世界是以國家跟國家的競爭中發展下去;一方面經濟在全球化,這矛盾的過程裡面,我們也看到科學發展的成果還沒有真正帶給人類最大的福利。
        不過,對你們言,再往後走二十年,你們會看到有一件事情,是我年輕的時候沒看到,在我離開人間之前,還不是那麼嚴重的,就是──能源的危機。這一點,雖然我最近一直在引起大家的注意,但還是沒能引起很多的共鳴。我們如果看上個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常常說,上個世紀是美國的世紀,但是有人從能源的消耗,物質文明的發展看來的話,很多人會說上個世紀是石油的世紀,是美國石油工業的世紀。人類社會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尤其是石油,利用它產生的能量,使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舒服,但是,石油在不久的將來會消耗殆盡。
        有人說四十年、有人說六十年,但重要的還不是說哪一年地球上的石油會消耗殆盡;重要的是供需會失調,也就是說石油的產量在今後的一、二十年之內,一定會達到高峰然後往下降,但是人類對石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所以今天我們就看到石油的價格上升的很快,可能一方面是戰爭、社會不安定帶來的,但是我們可以想到的是,再過一、二十年,供應跟消耗之間會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看到「能源危機」,這一次能源危機到來之後是不會消失的。而能源危機帶來的影響將會非常的深遠,我們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雖然有人說我們還有很多煤礦,但是煤礦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變得更嚴重,尤其我們最近常常看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雨、颱風,常常在台灣發生。如果這是溫室效應的話,燒煤並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在礦物燃料的燃燒部份,由於石油的消失使我們不能夠維持的話,我們馬上會面臨農業受到的影響,我們大家穿的衣服,60%是從石油來的,我們吃的東西,30%也是從石油來的。這話怎麼說呢?很多穀物,尤其是歐美的農業,是靠肥料才能夠支撐的,肥料是靠礦物燃料燃燒出來的。所以我常說二十年後,我們的科學家沒有在再生能源的研究上面做出更多的突破的話,我們無法靠核能來供應,一定會看到能源危機跟農作物的爭奪問題,這是我們的上一代不需要面對,而你們確實需要面對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全球化之後,人類接觸變得非常頻繁,接觸頻繁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幾千年來,文化的傳承,語言、宗教的不一樣,常會發生摩擦,如果我們沒有經過教育,使每一個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傳承的話,這摩擦將會是加劇的。我剛才談到這些世界的轉變,現在再進一步從學校的觀點看世界的轉變。如果今天我們以大學的觀點看這些變化,到底對大學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時,我們一定會看到最近由於生產力的提升,生產自動化之後,即便在農村也好,從事製造業,從事生產的人的數目是會越來越少的,也就是生產力的提升,不要那麼多人工作,大家都有飯吃,都能過一般的生活。
        當我們看到科學的進步,尤其是醫學與醫療的進步、營養的改善,平均壽命一直在拉長,不再需要那麼多人工作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很多人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學校裡面,或者說因為製造業的消失,社會上需要的是服務業,而服務業需要的訓練跟教育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看到的是每一個人留在學校的時間可能會拉長,也就是說大學教育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接受十六年的教育,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希望接受大學教育,有一些人希望能到研究所念碩士或者是博士學位,但是如同我剛才講的,生產力的提升,平均壽命增加之後,大學的需求變得很大,而全世界就慢慢的看到,大學教育已經不是菁英教育,而變成普及教育,所以我們現在看,如果看北美洲或是北歐,他們接受四年大學教育的人已經超過50%,在韓國、日本也超過30%,紐西蘭、澳洲都超過40%,在台灣呢?這數目變化得很快,前幾年你如果好好的算,真正接受大學四年教育的還不到20%,去年可能就增加50~60%左右,增加的非常快。所以大家都想進大學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大學已經不是為了菁英而設置的,而是為了一般的群眾,變成普及教育。這個跟我年輕的時候很不一樣,我那時候在1944年考進新竹中學的時候,新竹中學總共招收了一百個學生,從桃園、苗栗、新竹縣,三個縣招收了一百個學生,所以能夠進入省立初級中學的,或是進入台南一中的,都叫做菁英份子。社會的菁英份子以後是一帆風順,統治階層的人,現在不一樣,進了大學之後是一個普及教育,當然大學從菁英教育便成普及教育之後,我們馬上看到一個國家對高等教育的經費,增加的不是那麼快。學生的數目增加的話,政府對一個大學生平均支付的錢就越來越低,越來越低……。這就引起很多的問題,為什麼引起很多的問題呢?我們社會上,在一個民主的社會裡面,還是有些人從事領導的工作,學術上要有突破,在社會上做領導的工作,但是在高等教育變成普及教育的時候,平均支付的錢越來越少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到大學教育普遍的在低落,引咎沒有那麼多的錢,在很多教學方面,設備的增加也不夠快,所以我記得前一陣子在澳洲,很多好的教授都跑到美國,因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過程裡面,學校低落而沒有競爭力,所以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鼓勵的是我們的高等教育,應該有一個宏觀的規劃。
        這個宏觀的規劃含,我們大學應該是由哪一種大學,哪一類的大學,比如說今天各位在這裡,教育部會說成大是一所研究型大學,是我們國內八所研究型大學之一,那麼這八所研究型大學總共招收的學生,去年有一萬兩千人左右,但有三十萬人報考。也就是說我們的國家是在三十萬人裡面挑了一萬兩千人,就等於百分之四的學生到研究型的大學來,雖然我們說大學變成從菁英變成普及教育,但是在成大,你們在這裡可以算是天之驕子,雖然說八個大學裡面只進了4%的學生,但是能夠進入成大的學生,我想一定是前面3%的學生,也是整個社會精挑細選才收進來的學生,才能夠在這裡。所以我剛才說大學從菁英變成普及教育,但是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在各個不同的大學裡面,應該還是有些大學是培養菁英的,而你們就是被選出來的菁英份子。我們看到剛才講的就是,在高等院校、大學從菁英變成普及之後,平均的經費在減少,但是我們也知道為了改善我們的社會,我們需要好的領導階層的人,我們要科學的進步還是要有些資源的集中,在學術的研究上要有突破,所以從這個觀點看,我們如果把大學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或是專業型大學的話,研究型大學確實要投入很多的資金,這一點是我們政府最近這幾年沒做到的。
        反過來說,從菁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轉變過程裡面,到底除了剛才講的,我們如果沒有好好的分類,把大學當成是一種大學,像我們的大學法,大學法是把所有的大學都當成一種大學。如果我們好好分類的話,我們還會看到什麼樣的好處跟缺點?大學增加的話,當然就學率會增加,就學率增加,從畢業的高中生觀點來看的話,是失業率的減少,在社會上面對的這個問題,我們是多蓋學校,讓高中畢業生都能夠升學,或是一部份的人,我們把他丟到社會上,找不到工作,後來做了壞事放到監獄裡面?在加州,十年前,曾面對這個很嚴重的問題,州政府想的是到底我們要蓋監獄呢?或者是蓋大學?蓋了個監獄把犯人關進去監獄裡面,他花的錢是比大學生還要多,五比三的比例,結果在十年前,加州犯人跟學生的比例是三比五,經費是五比三,所以兩個比例剛好交叉。最近加州花錢蓋監獄的錢更多了,所以如果政府能夠有很多的大學,各種各樣的大學適合每個年輕人實現他人生的理想的話,這確實是好事。但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大學當作一樣的大學來看待,像成大,我們是社會上前3%才可以進來的,我們應該把它當作一個研究型的大學,好好的培養將來從事領導工作、從事專業科學研究或是其他比較需要高技能行業的人。
        另外我們再看,我們看社會的轉變過程裡面,你們將來如果走到世界上,會看到有些什麼的不一樣?我們如果走到21世紀看世界的轉變,我們一定會看到有兩樣事情正在急速的改變我們的社會,一個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現在在帶動著所謂第二波的產業革命,如果我們說250年前,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帶動了工業革命,那一次的工業革命是把能量的轉變,人類發明了很多機械,使我們超越體力勞動的限制,所以現在在座的各位,不管是有沒有肌肉的,瘦瘦小小的,坐在汽車上的你們開得一樣快,你們已經超越體力勞動的限制。而我們現在正在發生的工業革命,是資訊科技帶動的工業革命,這將使我們超越腦力勞動的限制,使我們腦筋裡面能記多少已經不重要。你明天如果要到希臘,看看奧運舉行的地方,你今天的腦筋裡面記到有關雅典的訊息有多少?有的人很多,有的人很少,但這不重要,你上網路去查,馬上得到的資訊是比你腦筋收藏的還要多。你經過網路可以跟很多人討論,如果能夠討論的話可以激起火花,有很多新的啟發,所以我們現在發生的產業革命,資訊科技帶來的將是超越我們腦力的限制,但是我們還是沒有適應,我們考試還是每個人坐在一個地方,不能偷看、不能有參考書,就看你腦筋裡面有多少東西。憑你的腦筋可以解決多少人類已經解決過的問題?而這是我一直覺得很沒有道理的,現在沒有一個問題是坐下來就這樣憑空解決的,而這是我們正在發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另外一個轉變是生物技術,剛才我講的第一波產業革命,超越了體力勞動;第二波產業革命超越了腦力的限制,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製造機械,製造身外之物跟我們一起做,才能夠做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也就是說現在社會上,我們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比較的話,往往不是這個人跟另外一個人有多大能力的差別,而是說這個人跟機械在一起,跟另外一個人跟機械在一起,他們的差別有多大?但生物技術,我們在進行的是基因的改造,我們除了農作物的改造之外,好像慢慢地在改造我們自己身上的東西,這一點是我們要非常小心的。因為我們在民主社會裡,每個人都相信人生而平等,如果人生而平等這個事情被打破了,有一個人複製了三個自己,他後來年紀大了,心臟衰竭了,就把他複製的人的心臟移植過來;腎臟不好了,就把另外一個人的腎臟複製過來,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我們社會上,某一個人能夠製造三個人等著讓他使用,這些是會真正違背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有些幹細胞的研究,在卵子受精之後要取出幹細胞,把受精卵毀了之後才能做研究,從宗教的觀點看,很多人覺得受精的那一剎那間,人的生命就開始了,所以美國說幹細胞的研究是不能做的,英國人說受精之後十四天,人的生命才開始,所以十四天以前可以做研究工作。我們現在在生物技術的研究上面,很多倫理的問題,就是建立在人類社會、我們相信人生而平等這個民主的觀念上,我們如果不能夠好好保持的話,我們會亂。
        如果有一個人跌倒了,把腳打斷掉了,他父母親一定說希望他能夠接另外一隻腿,使他能夠跑。每個父母親都會說,如果有一個人不要的腿接到他小孩的腿,使他能夠走路確實是好事。但是如果有人想打籃球打得好,他故意跌倒了,接個更長的腿,現在接了一條腿,又跌倒了,接了個更長的腿,使他變成兩米五的巨人,跟別人競爭,這事情我們的社會能接受嗎?最近在Olympic的時候,看有沒有人在吃藥,使他的肌肉變得更強健?這些是在我們轉變的世界,大家都要非常小心的。不過我想對在座的各位講,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走到知識經濟、資訊科技進步、生產自動化之後,我們的社會在改變,我們的經濟也在改變,所以在經濟的改變過程裡面,你們將來畢業之後,走到職場裡面,到底社會上有的工作跟我們這一代有什麼不一樣?有一個最根本的不一樣是,現在我們的社會上,由於生產的自動化,很多很多例行的工作,能夠重複操作的工作都被能幹的機械人給取代掉了。你如果不相信,你到廣達電子看看,廣達電子總公司的手提電腦佔有的市場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你到廣達電子看手提電腦的製造,你進去之後好像沒有人,是很少的人和很多的機械在做,這個聰明的機械做的都是重複操作的工作。你如果問董事長,你們的工資對於一部手提電腦,到底花了多少?他說我手提電腦賣一千塊,工資連十塊錢都不到,工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是為什麼?因為聰明的機械人取代了越來越多例行的職業功能。留下來給你們做的東西,是越來越多不能經過電腦的程序來解決的,也就是說社會上這些工作充滿了變化多端,或者是充滿了很多奇奇怪怪讓你很驚訝的東西,只能用          人類的智慧才能估計到底要怎麼做,做出決定的這些工作才留給我們,這是很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對成功大學講的話,成大應該找個定位,說我們招收的學生是整個社會上前3%的學生,我們的大學應該是研究型的大學,也就是說你們將來解決的就是變化多端,而不是電腦程式寫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要靠人類的智慧才能做出判斷的這些工作,是你們要做的。也就是說你們在這裡要做的工作,創造新的知識,不只是學人類的演進知識,我們在這裡要為人類走出一個新的路,要創造新知識,或者是檢討我們的社會秩序,到底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我們要扮演的是改造社會的這些功能。一個大學,成大在這裡當然一方面要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要使每個到成大的人實現你們人生的夢想,為了人類共同的發展,成大也要挑負起為人類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我這樣講的話,大概高校長一定覺得很緊張,難道成大要挑負起這麼大的責任嗎?確實如此,我們如果是一個研究型大學,為人類解決很多問題的話,我們的學校在成大就必須陸陸續續的一直要聘請好的教授,培養好的教授,一定要不斷地改變我們的新設施,同時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面,學校的制度也應該不斷地在改變,學院、學系的組織不但要更新,而且要有很大的彈性,所以有些院系不能解決的、跨領域的,應該由中心來解決,這些都是校長怎麼樣把一個學校整合,使學校變成一個很有彈性的組織。
        另一方面,我知道我們剛才講過平均消耗的錢是在減少,即便政府對研究型大學投入更多的經費,學校還是要到私人企業裡面去募款,也要從事國際交流的工作,這是學校要做的。不過對於在座的各位,今天開始在成大將要渡過你們以後的四年,第一個要了解的是,我們要了解現在世界到底在什麼樣的情況?這是為什麼我講了不少話,想讓各位了解世界在變,你們不管願意不願意,你們活動的舞台在全球化的社會裡面將會是全世界,所以你們競爭的對手,不是旁邊的幾所大學,或是台北的幾所大學而已,你們競爭的對手將會是全世界。另外,我在這裡要告訴各位的是,剛才我講過就是能夠重複操作的這些工作已經沒有了,職場一直在改變,我們經濟在改變,經濟改變的過程裡面,我們要的是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一個受到很好教育的人。所以,如果我今天在這裡告訴你們,不要以為到成大學得一技之長後就能走遍天下,就能走完你這一生。這個時代已經過了,這是半世紀以前的人走的路。職場一直在改變,所以你們在學校裡面,不但要學很多東西,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怎麼樣學新的東西,不斷地學著新的東西,只有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真正發揮它的才華。不然的話,在課堂上學的東西都將是陳舊的東西,我談到這裡就想到五十年前,我進入台灣大學的那個時候,滿懷著理想,一心想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我從來沒有希望變得很有名,但是我真的想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所以我跟一些年長的同學討論,我在化學系好好的把這些課修完,是不是就能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一位比我早兩屆的張昭鼎學長告訴我說:「遠哲,很遺憾的,即便你修了所有的化學課,這些課你修的很好,也不會成為一位好的化學家。」我聽了是很失望的,為什麼呢?他那時候就說了,化學處理的是化合物,化合物裡面的分子是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與外圍繞的電子組成。他說在20世紀有一門學科進步得很快地,就是掌握微小粒子運動的量子力學。如果要成為一位好的化學家,對基本粒子運動沒有掌握的話,是不可能的,但是化學系的老師沒有人懂,也沒有人開這樣的課。不過量子力學要好好地念,其實化學掌握一個宏觀的現象,有些反應是不可逆的,有些會達到平衡,如果你對熱力學不了解的話,也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化學家。但是我們化學系沒有上熱力學這一門課,物理化學教得太少。他也說其實如果你了解微小粒子的運動,如果你要了解宏觀現象的話,要去學統計力學,不然你是不能把微小粒子的運動跟宏觀現象連接在一起。統計力學在那時候的化學系也沒有教。他又進一步說:「遠哲,你如果想成為一個實驗科學家的話,你要學電子。」那時候的電子是真空管的電子。他說,學電子之外你還要學一些電磁學,不然的話,是不能掌握一些物質的變化規律。待他講了這麼一大堆的東西之後,他看著我繼續說,化學系雖然大家選英文跟德文,但是你也要會日文,可是還不夠,要多學學不同的語言。那個時候我有點失望的是一個學生到學校來,決心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好的化學家,但是學了學校所有的課程,還是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化學家,還要多學很多很多東西。但是因為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好的化學家,所以我下定決心把他講的這幾樣東西都好好的學會,大一的暑假,我沒有回家,就留在宿舍裡面,跟張昭鼎兄一起拿熱力學的書輪講,到大二我修了電磁學,同時晚上跟物理系的一些助教學長一起學量子力學,後來到物理系也修了電子學,也學了統計力學;在外文系花了兩年的時間學了俄文,所以我滿懷著熱忱,學了不少東西。雖然看到學校能提供的跟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但是我真的很努力的克服這些困難。
        張昭鼎兄告訴我該學的,我在大學的時候都學了,所以我大學畢業的時候,確實是滿懷著信心,所以我應該是準備好了,可以更上一層樓才對。我講這個話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講的,很多人都會告訴你,大學是一個自己學習的地方,你到成大來,不要以為你選了哪一系,修了這些課,讓學校的老師教了你這些課,你將來就真的變成了不起了人,我想這很難。第一個要下決心,你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後來回想我走的路,在那個時候是介於物裡跟化學之間,現在如果很多大學要設計一個課程的話,一定會說有一個學程可以叫做化學物理學程,你可以走遠哲五十年前的路,這個叫做物理化學學程,但是我講的是你在這裡要的是什麼?你在學校要的是什麼?在大學裡面,你們可以看到,當你決定你要什麼,會發現有些事情,老師可以幫你忙;有些事情,老師不懂。在中學的時候老師都懂,到大學的時候,這是你應該學習的地方,不要太依賴老師,你們是現在剛要開始,所以還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時候,你們還沒有失足,你們是現在才剛要走出去。但是你們要下定決心,四年之後,離開成大的時候,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變成一個頂天立地,使大家都能夠尊敬,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你在專業裡面真的要學會一些東西,學會不斷學習新東西的的習慣,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幫助別人,這是我們今天在這裡,我可以跟大家共同勉勵的話,四年之後,當你從成大畢業的時候,也許回想看看,看看我今天講的話,一定有人說四年前如果我聽李遠哲的話,我就不會這樣子了。但是在不知不覺間,參加很多PARTY,參加各種活動;做習題非常被動的,四年就這樣子過去了,但是我今天在這裡還是要跟各位共同勉勵的是,你們才是自己的主人,要把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大是個很好的學校,它能夠幫你們很大的忙,但是這個幫忙不是你被動地上所有的課、所有的習題可以得到的。是你們自己要向成大要,自己學才能得到的。
        所以,每個人回去都要想想看,這一輩子你要做什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選了這些課之外,還要做些什麼?這是大家可以好好想的一件事。我剛才講過,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千挑萬選才選出來的,國家前3%的菁英份子,在學習的過程裡面或許有些不順利,但是絕對不要懷疑你們的才華,最後的成功只是屬於有心人,能夠堅持努力奮鬥的人,希望我今天在這裡講的一些話,並沒有浪費你們的時間。我希望四年之後,你們畢業的時候,也許我有幸,校長如果邀請我來的話,能來跟各位在一起再回想四年來走的路,這條路是不是走得很有意義?我今天在這裡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最後讓我再重複一次,真正把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們是自己的主人,成大是很好的學校,向學校要,要不到的東西自己學。好,謝謝各位。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