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89 年 3 月 5 日創刊 AA民國 95 年 12月 20日月刊AA第六十七期

 

 

 

「實力,就是未來」校園論壇
~大學生的能力與視野

 
 

風雲榜

 
 
與你有約~活動抱報  
 
活動映象   
 
殷切叮嚀~點滴話校安   
  
你不可不知的訊息~學務寬頻   
 
生命有愛 ~心靈饗宴   
 
活力 微笑 健康人生  
  回首頁   
*無法看到網頁,請至"檢視"->"編碼",選擇"自動編碼" 
徜徉閱讀國度~每月一書閱讀作品展

本年度的每月一書徵文活動在同學熱烈參與下已一段落,感謝參與投稿的同學們分享精采的讀書心得,茲選出2篇代表文章與同學們分享,並歡迎同學們繼續支持「每月一書及名人書香講座」活動。

閱讀書籍:危險心靈

作者:侯文詠

投稿者:鄭宇婷〈外文99〉

愛,茁壯自「了解」的種子

讀完了《危險心靈》一書,身為學生的我,心中激起了壯闊的波瀾。在作者的巧思與精鍊的文筆之下,這本書隱約暴露了現今台灣社會在教育上各個層面的問題,以下是我讀完本書的感想與觀點。

◎燕雀之樂與鴻鵠之志
或許很多人認為,成就越高將來也就越幸福,如果真是如此,那為什麼在這世界上有人功高名盛、家財萬貫卻鎮日抑鬱寡歡?而有些人雖然只是做著平凡、不起眼的工作,卻時常綻放滿足愉悅的笑容?因此,成就對於快樂並非絕對條件,真正的快樂其實是植根於「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我們的求學歷程中,成千上萬的學生幾乎都往同一個方向邁進,那就是考上「明星學校」,將來找一份「優渥職業」。在這樣的風氣之下,有些學子為了追求成就,過程中可能失去了很多東西。資深記者彭蕙仙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鯉躍龍門固然是一種典範,小魚得水自在游的故事,難道就不令人動容?燕雀之樂,鴻鵠安知?」這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荒草與鮮花生長自同一塊土地
孩子會成為不良少年或中輟生的原因,除了不良友伴的影響和家庭背景之外,其實也和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認同有關。由於現今社會傾向於把掌聲給予成績優異的學生,有些課業表現不好的學生因為得不到認同與肯定與成就感,便選擇自我放逐,他們的表現或許令許多長輩搖頭嘆氣,可是,又有多少人會留意到他們內心的感受和背後的故事呢?他們雖然讀書不行,但很可能在別的領域有自己的一片天。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論他們的成就如何,只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每一個都是夜空中閃亮的星星。

◎化身橋樑,連接夢的兩端
愛是雙向的,人們常常在不知對方真正的需要之前,就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到最後卻造成反效果,書中的詹老師就是一例。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所做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學生好,讓他們考上優秀高中,然而,他卻忽略------並不是每位學生內心真正的夢想都是升學。其實,一位真正的好老師,不是讓每位學生的成績都漂漂亮亮,而是真誠地和每位學生溝通,鼓勵他們勇敢表達,了解他們真正的企盼,並且引導、幫助他們實踐理想,為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舞臺而欣慰。

◎找回課本以外的那片藍天
有句話說:「課本之外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把焦點放在課業表現帶來了許多弊病:有些父母太保護小孩,為孩子打理一切,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獨立、選擇和承擔的機會;倫理教育受忽視,孩子的價值觀日趨扭曲;有些學生為求較高的學業表現,變得驕傲自私且不關心公眾事物;茫茫然遵循世俗價值,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等等,這些問題我們都必須反思。
教育是一環扣著一環,父母親的身教言教、師長的循循善誘、傳播媒體所呈現的資訊、重要領導人物的言行示範、甚至整個大環境的風氣與價值觀都是影響孩子的重要關鍵。想要教育出健康的孩子,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最重要的是,在長輩自認為正確的付出之前,請先問問孩子要什麼。

閱讀書籍: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作者: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

投稿者:陳卿弘〈醫技系99〉

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書名中的「棉花糖」是一個實體的抽象概念,「棉花糖」就是指好處和利益,作者透過書名主要表達「不要急著享受當前的利益與好處,在未來就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好處」,這本書裡利用所謂的「棉花糖實驗」,敘述一段公司總裁喬納森.沛辛和他的司機阿瑟的故事,這個「棉花糖理論」,也讓阿瑟有了人生的目標,邁向自己的成功。

書中提到了幾個棉花糖守則,也就是成功者要達到成功的原則,第一個守則「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這就是所謂的「棉花糖理論」,一個人要成功,就必須有所忍耐,對當前的「棉花糖」要忍耐著而不去吃它,才能在將來吃到更大更美味的「棉花糖」。第二個守則是「成功的人說話算話」,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如果人失去了信用,別人也就不會相信你。第三個守則「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等待對的時機,這樣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只看到當前的利益,就想得到或去享受,將來就無法得到更大的好處、更多的「棉花糖」,這個守則,我覺得是這本書裡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凡事都要向遠處看,放眼未來,才有可能成功,就像書裡所提到的「凡事要從長遠來想。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會超過五億。」第四個守則「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一定要讓別人想幫助你,並且信任你。要讓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要說服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擁有好的口才(讓別人被你說服)和高尚的品格(讓別人信任你)都是成功非常重要的條件。

成功的背後,都是需要付出和努力(也就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立下一個目標試著努力去實踐,這是成功者所必須經過的苦難,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泛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成功不在乎年齡有多大、時機會不會太晚,只要你現在有意願去付出和努力,將來都是一位成功者,這是書裡給我的啟發,棉花糖第五個守則「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當你願意開始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就是成功的開始。」,成功的背後,必須經歷一些凡人沒有經歷的努力和磨練,只要你願意現在開始付出,並且有毅力去實踐它,將來一定會成功。儘管過程有多艱辛還有挫折感,擁有「毅力」去付出和實踐,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吃到更大的「棉花糖」。

書中還有提到一個法則「三十秒法則」,內容是「不管你靠什麼為生,一開始最直接的,都是要跟人產生互動。這些人會在見到你的三十秒之內,決定要不要和你建立關係。」一個人所給予好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個成功的守則,並且可以決定其他人願不願意和你建立關係,甚至合作,如果其他人覺得還蠻喜歡你的,那麼他們大致上都會傾向於接受你的一切。
書裡的司機阿瑟,受了他的老闆喬納森.沛辛的「棉花糖理論」的影響,也改變了他的人生和目標,從一開始自己買棉花糖作實驗,到自己不吃眼前的棉花糖(存錢), 到最後,立下了大目標,到大學求學,這種的過程,是一種人生的改變,即是現在才開始努力付出、實踐自己的目標也不遲,將來還是有機會成功的。

我也要好好計算一下書中提到的一則公式「目標+熱情+行動=平靜」,我想我也應該好好思考屬於我自己的公式了,我的目標是什麼?到底該如何行動,也該好好學習和實踐所謂的「棉花糖」精神。至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則是因人而異。
成功的要素究竟有哪些,這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指導了我很多。書的最後一句,作者給我們讀者最大的叮嚀:「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收穫–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最後,我想談談我個人在社團「領袖社」所學到的內容。領袖社的社課,我目前只去過一堂,但那一堂,我敢說也是要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條件,那堂社課的內容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試著瞭解自己,跟自己溝通,你才有能力去跟別人溝通。」經過那堂社課,我很沉重地思考,我是不是真的瞭解我自己,還有一次社團的聚餐上,有幸遇到一位台文系大三的學長,他告訴我說:「領袖社可以給你很多的啟發和思考,還要培養你個人的國際觀,你現在才大一,還有時間去慢慢啟發和發現你自己,並且尋找你真正的興趣和你性向所在,你必須誠實面對你自己,慎重思考是否真正瞭解自己,並且醫技系是否為你最喜歡的科系。還有,你也要好好思考說你將來,在別人眼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從現在開始,先瞭解自己的缺點,並開始改變自己,組織自己,讓自己成為將來理想的自己。」我現在正在做這項功課,我想「瞭解自己」也是一位成功者必須具備的條件,我正在瞭解我自己,尋找真正的自我,並且思考那位學長對我說的話:「你要好好思考說你將來,在別人眼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改變自己,並且培養個人的國際觀」,我想雖然現在只有大一的我,也必須做這些思考和努力了,在作個快樂的新鮮人時,我想我也必須放棄眼前的一些「棉花糖」了,好好思考學長給我的問題和啟發,這樣我才能夠在將來吃到更多、更大的「棉花糖」。

我必須感謝這本書和領袖社所帶給我的啟發,讓我可以好好思考這些人生很重要的問題,讓我也有機會去學習到「達到成功的棉花糖守則」,對現在的我而言,我必須好好思考我人生的目標和自己真正的興趣,我想,這也必須要先從領袖社的社課裡所學到的,先從「瞭解自己」作起,再去立自己的目標,並且努力去實踐吧!

我的生涯會轉彎!~轉學、轉系生心理調適座談會活動紀實

許多學生在好不容易轉到自己想念的科系後,照理說心情應該是雀躍的才對,卻往往會因為擔心自己無法適應新環境,不知道如何打入原班生的圈子,而焦慮不安,甚至水土不服,不論是在課業上、人際上或情緒上都產生適應不良的問題。因此,為了使轉學/系學生們對於新的環境能有更多的了解,學輔組在十二月四日邀請到台南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的黃雅羚老師舉辦了「轉學、轉系生心理調適座談會」。

黃老師在座談會中提到,許多學生選擇轉學/系背後真正的動機,除了學生們可能是找到新的興趣,對原來科系志願不高之外,亦可能是在對原來的環境產生了學系上的困難或是人際上的困難,有時,現實上(如經濟因素)也可能是學生們選擇轉學/系的原因之一。在實際轉學/系之後,學生們可能遇到的適應困難包括:1)學校環境 (物理環境、資源分配);2)課程內容 (補修學分、 報告方式、分組、作業方式、老師習性); 3)班級適應;4)人際關係; 5)與舊環境分離; 及6)壓力調適;等等。

其中,黃老師特別在「人際關係」上做了說明。她指出許多學生在轉換到新的環境後,內心的「寂寞感」有時特別難以調適,轉學/系學生們在陌生的環境裡,缺少了在原有環境中的歸屬感,除了擔心不能夠被新環境接納,擔心被拒絕、被忽略之外,還需要了解新環境裡的小團體文化,這些往往都是轉學/系學生們在新環境裡可能遇到的人際困境。黃老師在座談會裡並題供許多建議及方法,鼓勵同學們在新環境應該要主動開放自己,並多觀察新環境,了解新同學的互動模式,尋找善心人士在何處,觀察班級文化。另外,轉學/系同學們還可以主動的與同學組成讀書會、散心團,在分組時主動邀請同學,或是與同樣都是轉學/系生們團結聯盟等等,都是能幫助同學在新環境裡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式。正所謂路遙知馬力,轉學/系的同學們不需要太急躁,時間往往可以慢慢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黃老師鼓勵大家要從轉彎中學到應變,學會能夠隨時面對處理不同的變化,隨機應變,才能幫助自己擁有彈性的應變能力,減少在新環境中適應困難的可能性。

 


本網頁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瀏覽為最佳

版權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
Copyright(C)  2005 Newsletter of Student Affairs,All Rights Reserved